未检竞赛是以赛促学、锤炼四大检察融合履职本领,为未成年人保护注入更专业力量的重要平台。我在备赛时先搭建未检业务知识框架,明确各领域核心考点,再用“案例串联法”整合跨业务场景,如办理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延伸治理未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等社会难题。每天分配固定时间深耕单项业务模块,并拆解跨业务案例,碎片时间用真题、法条巩固记忆;生活简化琐事、固定作息保精力;提前做好突发状况应对预案,争取领导支持,安排相关人员兜底。准备上,梳理未检理念、法律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汇编等,通过模拟练习、复习巩固等确保四大检察与六大保护学深学透、灵活运用。
我认为共情让我们读懂未成年人与困境家庭的难处,和被害人的青春之“殇”;专业是做好未检工作和践行初心使命的底线和底气;协同能联动多部门高效解决问题,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在锤炼上,办案时坚持“倾听式沟通”,耐心回应未成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求;定期参加四大检察融合培训、民政/教育等政策解读会,补充非法律领域知识;每周复盘办案中的业务衔接、沟通技巧等问题,针对性改进,让专业能力与人文关怀同步提升。
我的新洞见是“保护全链条延伸+治理协同升级”:从“事后补救”转向“事前预防(如保障校园安全、贯彻“预防就是保护、惩治也是挽救”的理念的犯罪预防),事中干预+事后保障”,同时强化四大检察内部联动与六大保护协同。推动建立“未检+教育+公安+民政”等常态化联席会议与信息共享机制,聚焦重点领域通过检察建议推动制度完善。加大对未检资源投入,配备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等专项力量;期许每一个未成年人都能在安全、温暖的法治环境中成长。
我将重点淬炼“四大检察融合办案能力”“新型案件处置能力”“社会治理与促推六大保护建言能力”等。主动申请参与跨业务、涉网络侵害、涉罪未成年人分级干预等新型案件办理,积累实战经验;每月研读最新司法解释与典型案例,制定专项学习计划;定期与外地同行开展案例研讨,学习先进思路;围绕校园安全、困境儿童保障等方向开展调研,将办案经验转化为治理建议,形成“办案—调研—提升”的良性循环。
我的经验之谈:一是筑牢四大检察业务基础,法条学习结合真题与案例,避免死记硬背;二是多跑一线,跟着前辈走访当事人、对接部门,直观了解需求,不做“办公室办案”;三是善用协同力量,尽快熟悉多部门对接流程,遇到问题主动沟通借力。未检工作虽有挑战,但每当看到孩子重拾笑容、家庭走出困境,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就会懂这份职业的温暖价值。别怕初期生疏,坚守初心、踏实积累,我们终将成为守护未成年人成长的“法治灯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