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林郭勒盟镶黄旗的广袤大地上,34棵古树历经百年沧桑巨变,依旧矗立。它们是岁月的见证者,历经风雨洗礼,苍劲挺拔。最近却遭遇病虫害及垃圾的困扰,叶片脱落、树势衰退......
为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贯彻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依托“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最近,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检察院通过一场公益诉讼,开启对古树名木保护的专项行动。
古树名木是自然的活化石,承载着千百年来的生态记忆与文化密码。它们以虬劲的枝干记录气候变迁,用斑驳的树皮镌刻历史沧桑。一株古树便是一部立体的史书,其生态价值、科研价值与人文价值交织成不可复制的生命遗产。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是畜牧业大旗,在辖区内古树名木在册的共有34棵。检察机关在履职中发现,这些古树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虫害侵袭,周边还存放大量建筑物私搭乱建等问题,导致树木叶片脱落、树势衰退。
了解情况后,检察机关立即启动公益诉讼立案程序,随后通过实地走访、询问周边牧民、查阅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辖区内古树生长状况、保护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基础上,镶黄旗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在哈音海尔瓦庙广场的古树下召开了一场督促古树保护公益诉讼现场听证会。
哈音海尔瓦庙历史悠久,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盟民族团结进步集体和全盟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庙前的古树见证了当地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人民的记忆。
听证会上,检察机关围绕如何完善保护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开展讨论,就如何保护古树提出意见建议。同时让现场围观旁听的公众了解到古树保护,检察机关守护公共利益的决心和行动,推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古树保护的良好氛围。
会后,检察机关针对发现的问题,向负有古树保护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送达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并提出具体整改建议和期限,如,对辖区内古树开展定期巡查,完善“一树一档”,确定保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周边堆放重物和倾倒易燃物品的情形,进行全面整改,尽快改善古树生长环境。
后续检察建议书回复期限届满后,检察机关将再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益心为公”志愿者以及具有专门知识的古树保护专家对古树保护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实地查看古树生长环境是否改善、保护措施是否落实,让古树真正得到有效保护。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检察院以此次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为契机,依托“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与相关行政部门在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技术支持等方面深度协作,并通过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担任古树保护观察员,发动群众对古树进行跟踪管理,鼓励他们通过检察云平台实时上传隐患线索,借助社会力量及时发现问题,探索构建“行业保护+司法保护+全民保护”的协同守护格局。让群众参与其中,增强全社会保护古树的意识,营造人人保护古树名木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