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锡林浩特市人民检察院始终秉持“党旗红”引领“检察蓝”的理念,积极探索“党建+业务”深度融合新模式,实现互促共进,推动检察工作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强化党建“红色引擎”作用,与检察业务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紧密结合检察工作实际,开展“检护民生”“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检察职能,将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融入各项检察工作中。
常态化开展群众教育活动,构建检察文化阵地,提升检察形象。在办公楼宇内打造专题文化墙,充分利用大厅电子屏、党建活动室等进行图文宣传,并在图书室内设置民族团结进步专栏。切实做好宣传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积极邀请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走进检察机关深入了解检察职责,共话互助发展。在得知包联社区一名居民因缴纳养老金困难无法按期退休的情况后,全体党员迅速行动,踊跃募捐善款,助力其足额缴纳养老金,顺利实现按期退休。聚焦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加大对国有财产保护、电信和养老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检察力量。
以送法进校园工作为抓手,创建“红帆铸教”品牌。同时,组织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反电信诈骗、预防养老诈骗、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等法治宣传活动。搭建了具有检察特色的“党建+公益诉讼”党建工作平台。扎实开展司法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已发放司法救助金2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推动服务型党支部的建设。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党员个人内生动力,锻造检察业务骨干队伍。成立党员小分队,聚焦地理标志保护、蒙医药保护等领域,开展专项监督行动,今年已累计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20余次,覆盖受众4000余人。通过案件办理,督促行政机关无害化处理死畜1291只;推动清理违规堆放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3.15亩;对违规放牧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累计罚款7.9万元。
苏尼特左旗人民检察院秉承“小院要有新作为、小院要有新贡献”的理念,持续完善沿用“精细化”党建品牌,以精细化管理促进党建和业务之间相互协助、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着力加强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

以部室为单位对支部成员进行重新整合,集中专业优势,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政治轮训、支部书记讲党课、检察官联席会议、案例总结、听证会等形式,加强党建与业务的互融互通,实现共同提升。创新开展特色主题党日活动,联合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苏木机关党支部、苏尼特左旗边境管理大队等单位,多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高水平党建引领边境地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老党员“传帮带”作用,强化思想引领。充分发扬离退休干部“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政治本色,通过组织开展“听老党员讲党课,汲取奋发的力量”“听离退休老党员讲党史”“送书到家,送学上门”等活动,解读检察工作新政策新理念,由老党员以丰富的经验、资深的阅历“传经送宝”,推动检察工作走深走实。发挥党支部书记“头雁作用”,组建专业化办案组,2022年至今,共办理70余件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以优秀青年党员为主力走进校园开展法治宣讲;以“互联网+普法”模式开设普法“云课堂”,开展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法律援助等工作。充分运用“未检+公益诉讼”办案模式、“1+N”司法救助形式、“检察建议书”推进源头防控等方式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成立“法治化营商环境检察服务中心”,并开通“检企服务”线上服务平台。在12309检察服务中心设“党员服务岗”,党员带头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开展“送法护企”活动,对企业经营中的违法犯罪风险进行细致分析评估,切实做好“犯罪预防”工作,并通过“问需问计”助力企业安心守法经营。对涉企案件开设绿色通道,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题。
近年来,正蓝旗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路径,通过党建引领检察履职,保障民生民利,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以党建带队伍,擦亮对党忠诚底色,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三级联学”机制等多种途径,持续引导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先后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盟坚强堡垒支部”等荣誉称号,多名党员、党务工作者受到表彰。

多措并举,强化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宗旨,打造为民服务新亮点。2023年以来,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32次,对辖区9所中小学校教职工开展专题讲座。推进诉前调解,维护农牧民工人合法权益,坚持司法为民办案理念,将矛盾化解融入支持起诉办案全过程。2023年以来,共办理5起支持起诉案件,为弱势群体讨薪30余万元。转变司法救助理念,扎实救助困难群众,从因访救助向因案救助转变;从坐等群众上门向积极主动救助转变;从单兵作战向全员参与转变。2023年以来,共办结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0件,向救助对象发放救助金20.5万元。
助力文化强国建设,2011年,正蓝旗文物局组建一支由农牧民组成的志愿服务性质的文物保护队。截至目前,文物保护队已发展队员16名,形成群防群治、上下联动的保护格局。在辖区破获的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案件中,文物保护队队员的及时发现和报告,有效阻止了犯罪行为。正蓝旗人民检察院深入农村牧区,依靠群众,积极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公益保护新模式。通过与正蓝旗文化体育旅游广电局沟通,聘请文物保护队队员为正蓝旗人民检察院文物保护“公益守护人”,并向他们发放聘书,通过文物保护“公益守护人”宣传检察公益诉讼职能。
正蓝旗人民检察院积极开展草原林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农膜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税收监管、烈士纪念设施和文物保护等公益诉讼专项活动,创新方式,让更多农牧民群众与检察机关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下一步,正蓝旗人民检察院将坚定不移地强化党建与业务“一盘棋”的协同意识,紧紧围绕为民服务宗旨和法律监督的核心职责,推动检察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高度。
镶黄旗人民检察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开展特色品牌创优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向深度融合,努力推动检察工作走在前、作示范,做优做实司法为民的决心,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强化组织领导,打造党组“头雁”、支部“堡垒”、党员“先锋”三级联动机制,提炼谋“新”、能“干”、务“实”工作法,为党建工作注入创新力量。打造“一厅四廊、一室一屋”党建文化阵地,依托办公长廊,打造“检察·传统·党建·廉洁”为中心的文化平台,完善党员活动室,建设“党建+业务”多功能书屋,为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积极搭建党建与业务融合平台,先后建立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室、监检衔接工作室、“杜松·未检”工作室四个工作室,在助力草原生态和自然保护区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企业发展等检察工作中融合实效初步显现。以全盟第一个公益诉讼工作室建设为牵引,服务镶黄旗奶酪小镇打造、浑善达克沙地治理,并增聘乌兰牧骑队员、浑善达克沙地的牧民、嘎查书记以及奶酪小镇的工作人员等为“公益守护人”,充分扩充公益诉讼力量,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公益保护意识,拓展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来源。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检察“枫桥经验”,畅通12309检察服务中心线上线下接访通道,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实现办结率、回复率100%。
强化协同履职,推动落实将镶黄旗政法建设的“随手拍”与检察机关“益心为公”双轨运行,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来源,推进智慧检务建设。组建巾帼女检宣讲队、双语普法宣讲队,利用重要时间节点,以“十进”为重要载体,义务宣讲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着力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优势,开展送法上门、以案释法、检察开放日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学法、守法、用法。
下一步,镶黄旗人民检察院将以党建品牌选树为契机,不断丰富品牌内涵,以实干担当为民服务为己任,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